1进化: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出世
【中关村在线办公打印频道原创】3D打印热潮在2014年继续膨胀,而桌面级3D打印机也从简单的DIY套件向用户友好度更高、更易使用的商品发展。MakerBot是在桌面3D打印机成熟化和商品化方面走在前面的厂商之一,在2014年CES展会上它推出了三款新机型MakerBot Replicator Mini、MakerBot Replicator Z18和MakerBot Repliactor五代。其中,MakerBot Repliator五代机型获得了“用户友好技术奖”。
从2009年MakerBot发布开源的3D打印机以来,MakerBot 3D打印机经历几次更新换代。从早期的开源产品Cupcake CNC、Thing-O-Matic和第一代Replicator,到后来的Replicator2,直到今年最新发布的Replicator五代,产品成熟度越来越高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Cupcake CNC、Thing-O-Matic和Replicator(图源Makerbot.com)
尤其是笔者拿到的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3D打印机,在外观、细节、软件以及操作上都有了新的升级。与此同时,MakerBot在桌面3D打印领域的蓝图也随着MakerBot新机型的上市更加明朗。在此感谢MakerBot中国总代威控睿博(http://www.ucrobotics.com/)提供五代机进行测试。
关于MakerBot 3D打印机的前代机型信息,可参见中关村在线之前的评测文章:
双喷头双色材料 MakerBot R2X全球首测
2外观设计:浑然一体
外观设计:浑然一体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与MakerBot Replicator2相比,整机完整度更高,在多处细节进行了友好度更高的改动。
液晶显示屏升级为3.5英寸,从机身前方右下角位置移到了框架顶部,且倾斜一定角度。放置于桌面的时候更容易操作。操作键从四向导航键改为怀旧风格的旋钮,手感舒适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液晶显示屏和旋钮
机身铭牌显示原产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,也是MakerBot公司总部的所在地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除了支持USB连接主机之外,还支持以太网连接和U盘直接打印。根据MakerBot的产品规划,未来还会为它添加WIFI功能。这一系列连接方式的改进,笔者认为是MakerBot为桌面3D打印机做的长远规划。我们稍后详细分析MakerBot的这一桌面3D打印蓝图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以太网口和主机端USB接口
耗材盘从机身后部外挂的方式改为后部耗材仓推入。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更成为一个整体,进料更加顺畅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比MakerBot Replicator2大一圈,成型体积也更大——达到25.2x19.9x15.0厘米,比Replicator2的成型体积28.5x15.3x15.5厘米大了11.3%。仔细一些观察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成型长度减小了3.3厘米,成型宽度增加了4.6厘米,而成型高度略微缩减0.5厘米。这意味着Replicator五代可以打印更“宽”的成品。
不只是外观,在细节方面,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有更多的升级和更新。下面详细解读。
3细节升级:注重人性化和操控性
细节升级:注重人性化和操控性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挤出头采用了全新的连接方式——采用四块磁铁吸附到挤出头安装位置,固定孔凹槽与框架固定杆的突出部位咬合,挤出头的金属针脚就很容易与机身对应。此外,挤出头尖端在Z轴方向可以有细微的移动,目前还不清楚这一设计的用意何在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全新智能挤出头
步进电机隐藏在了机身内部,从外面不再能够轻易看到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步进电机隐藏于机身
取消了底板加热,在整个打印过程中底板和打印仓都是常温状态。而一个细小的改动显示了MakerBot设计师的用心——打印底板可推入和抽出打印平台,打印完毕后抽出方便剥离打印成品,而MakerBot Replicator2是需要在打印仓里进行剥离操作的。
机身上角内侧增加了一个320x240像素的摄像头,能够拍摄到打印仓内的情况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与Replicator2异同 | ||
|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 | MakerBot Replicator2 |
成型体积 | 25.2x19.9x15.0厘米 | 28.5 x15.3x 15.5厘米 |
最小层厚 | 100微米 | 100微米 |
USB连接 | 有 | 有 |
以太网连接 | 有 | 无 |
U盘打印 | 有 | 无 |
SD卡插槽 | 无 | 有 |
WIFI连接 | 暂无 | 无 |
液晶显示屏 | 3.5英寸图形 | 文字 |
操作面板 | 旋钮 | 四向导航 |
底板加热 | 无 | 无 |
摄像头 | 有 | 无 |
耗材仓 | 内置 | 外挂 |
关于MakerBot Replicator 五代与MakerBot Replicator2的异同点,可详见上表。
4驱动软件:3D模型获取和打印一条龙
从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开始,MakerBot推出新的驱动软件MakerBot Desktop,最新版本为3.0,将Thingiverse社区和旧有的驱动软件MakerWare集成起来。驱动程序安装简单。
这里需要提醒的是,MakerBot Desktop软件不再支持Windows XP系统,支持Windows7、Windows8、Windows8.1和苹果Mac OS X的部分版本。
在开始使用之前,需要注册一个MakerBot账号。这个账号在浏览thingiverse社区、收集3D模型以及3D打印都用得到,将PC端、打印内容和MakerBot Repliactor五代串联起来。
从MakerBot Desktop的“Explore”板块中,可以看到MakerBot Thingiverse社区爱好者分享的3D模型、3D打印作品以及大家的讨论,并收藏和打印3D模型。
第二个板块“Library”模型库存储在MakerBot云服务器上,是个人模型、打印成品和分享中心,在Explore板块中标记“喜欢”、“收藏”的模型以及自己分享的模型都会显示在Library中,同样本地的模型文件也可以上传到模型库存储。
第三个板块“Prepare”集成了原有的3D模型设置软件MakerWare,可以移动、放大缩小、旋转和查看3D数字模型,也可以选择打印或者保存到模型库中。
第四个板块“Store”提供了直接访问MakerBot数字商店的途径,在数字商店中可以找到按主题分类、高精度且专为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设计的数字模型——当然,这些模型是要花钱购买的,每个售价0.99美元。
最新版本的MakerBot Desktop驱动程序可以从此处下载。
5新打印方式:网络打印和云库
新打印方式:网络打印和云库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新增加以太网3D打印功能,将打印内容和3D打印机更紧密的联系起来,可以从MakerBot Desktop浏览Thingiverse社区里面的内容,以网络连接发送到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3D打印机。首先通过网络,将MakerBot Desktop账户与Repliator五代3D打印机同步连接,3D打印机会获取到个人模型库Library里面的信息。
将MakerBot Desktop账户与Repliator五代3D打印机同步连接
可以在MakerBot Desktop的“Explore”中浏览3D模型并选择“Prepare”直接打印。
也可以将3D模型收藏到Library中,丰富个人的3D模型库,然后选择3D模型打印。
也可以在Replicator五代上直接浏览到Library库中的3D模型,执行打印。
在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上打印Library库内容
在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以及它的驱动软件MakerBot Desktop上,3D模型内容与MakerBot账号是相关联的,而不再仅限于U盘或者USB存储,这就是MakerBot云库。
6比升级更多:MakerBot 3D打印蓝图
比升级更多:MakerBot 3D打印蓝图
从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的身上,笔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台能够连接网络的3D打印机,而是看到MakerBot 3D打印方案的雏形。这一方案都包括哪些细节呢?
在PC端通过MakerBot Desktop,已经实现3D打印过程的跟踪——摄像头采集画面,拍摄照片或视频,暂停或启动打印;未来MakerBot Desktop有可能成为MakerBot 3D打印的交流和分享平台。
通过MakerBot Desktop实时查看打印过程
移动打印——MakerBot已经在iOS和安卓系统上推出MakerBot Thingiverse APP。虽然这还只是3D分享社区Thingiverse的移动端版本,没有与MakerBot 3D打印机的交互功能,但是MakerBot未来有望推出MakerBot Mobile移动端APP,实现移动设备的3D模型浏览、下载、分享、打印、以及3D打印机控制。
WIFI连接——MakerBot预告会给3D打印机增加WIFI连接,这应该是配套移动端APP的功能。对于平板和手机来说,WIFI是理想的3D打印机连接方式。
MakerBot云库——在PC端MakerBot Desktop已经有了账户登录和云库Library,在移动APP已经有了账户登录,在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3D打印机上也具备了账户连接和云库Library同步。未来MakerBot的3D模型内容与个人的MakerBot账号绑定,从而不论是使用PC、手机还是平板,不论是在家中、办公室或者任何有MakerBot 3D打印机的地方,都能找到个人的3D模型、进行打印或者分享。
MakerBot数字商店——包含更多主题和精品3D模型的数字商店已经在MakerBot官网上线,而且在MakerBot Desktop中也能访问,这必然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并且容易打印的3D模型。
其实在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身上,笔者已经看到了一个成熟而优雅的3D打印机的样子,而未来包括它在内的MakerBot 3D打印方案无疑更让人跃跃欲试。
7打印之前:3D打印的难与易
从模型到实物:3D打印的难与易
使用像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这样的3D打印机,能够打印什么样的模型?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。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的成型体积长x宽x高为25.2x19.9x15.0厘米,长、宽和高任何一个尺寸不能超过规格,才可以打印。
使用FDM技术的3D打印机从下往上逐层打印出物体,每一层成型都要建立在前一层之上,因此底面大的模型更容易打印,相当于建立了大面积的“地基”。
底面大的模型较容易打印
而有悬空或者倾斜部位的模型则不容易打印,需要给悬空或者倾斜的部位添加支撑结构,在打印完毕后将支撑结构去除。
另一个打印中的要素就是模型大小,这直接关系到打印时间的长短。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的Z轴精度最高为100微米即0.1毫米,一个5厘米高的成品需要打印500层,打印时间之长可想而知;有较低的打印精度200微米、300微米可选择,虽然提高了打印速度,但是降低了打印成品表面的细腻程度。
8打印准备:打印平台调平
打印准备:打印平台调平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提供打印平台辅助调平,操作更容易而且缩短调平时间。在控制面板上选择打印平台调平,会有相应提示,按照提示一步一步操作。
在控制面板上选择打印平台调平
第一步,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先自动寻找中心点并调整距离。这里无需人工干预。
第二步,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打印头移动到前调平点。注意到这时挤出头的LED灯是熄灭的。
手工逆时针方向旋转前调平点下方的旋钮,直到挤出头的LED灯亮起,前点调平完成。这一步骤在液晶屏上也有提示。
第三步,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打印头移动到右侧调平点,调平步骤与第二步相似,调整到挤出头LED灯亮起。调平完成。
辅助调平功能提供了快捷而易用的平台调平操作,并且挤出头LED灯和液晶屏都给出调平提示。这一点是操作上的巨大改进,体现出MakerBot在这一代机型上对细节的关注。
9打印速度测试
打印速度测试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可选三种Z轴层厚,分别为100微米、200微米和300微米,对应打印速度分别为慢速、中速、快速。笔者分别打印了桌子、螺丝和螺母、章鱼、手环、终结者T-800头颅、和保时捷911模型。
终结者T-800头颅打印中 可以看到很多支撑结构
终结者T-800头颅打印中 打印头与打印层的距离肉眼难以分辨
FDM 3D打印机打印速度测试(时:分:秒) | |||
测试项目 | 打印精度 | 耗材 | 打印用时 |
螺丝和螺母 | 300微米 | PLA | 00:24:15 |
章鱼 | 200微米 | PLA | 00:33:41 |
手环 | 200微米 | PLA | 01:12:26 |
桌子 | 100微米 | PLA | 00:41:33 |
终结者T-800头颅 | 100微米 | PLA | 27:14:16 |
打印时间如上表所示。其中打印时间最长的是终结者T-800头颅,用时超过27个小时,而打印时间最短的是螺丝和螺母,用了大约24分钟。
10打印精度测试
打印精度测试
在100微米层厚精度下使用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打印,终结者T-800头颅表面细腻光滑,并且细微结构的棱角分明。
100微米层厚打印终结者T-800头颅
和数字原型作比对,可以看出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使用100微米层厚精度打印出的成品有较好的表面光洁度,非常细腻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在200微米层厚的精度下打印出的章鱼,表面光滑度仍然很好,但是可以看出隐约的层层纹理。在100微米层厚精度下打印的成品细腻程度好于200微米的情况。
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3D打印的成品大小与一元硬币作对比,大家可以对成品的大小有一个直观的感受。
评测总结: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3D打印机承载着MakerBot在2014年的桌面3D打印蓝图而上市,它整机完成度更高,细节方面有细微而人性化的升级。身为正宗美产3D打印机,又在2014年CES上高调亮相,35000元以上的价位只有土豪级玩家才有意愿做吃螃蟹的人。不过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确实给了我们很多惊喜,诸位读者是否也跃跃欲试呢?
11MakerBot Replicator详细参数
MakerBot第五代Replicator带给我们的印象是,这款产品高度的易用性。这次进化之后,消费者几乎可以傻瓜式的在thingiverse网站选择模型、进行打印即可,其它的都不用操心,这是使用体验的巨大进步。
王征
推荐经销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