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内外因素 3D打印的“不能”
剥去3D打印技术的光环之后,冷静地看待它就会发现它的优势也正是它的短板。对于商用3D打印技术来说,不论是SLS、SLA/DLP还是FDM技术,都不适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和制造,由于它设备成型体积限制和耗材成本的存在;而注塑成型、模具成型是更理想的大规模制造方式,也是传统方式。这是3D打印技术的“不能”之一。
与注塑成型恰好相反 目前来看3D打印不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
另外就我们从展会上、从业人员处的了解,商用3D打印的装机和上项目仍然非常有赖于厂商的技术支持,并且是非常细致的定制化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。工程师需要培训、3D打印设备需要安装调试以及维护、打印中遇到问题需要及时的技术支持,几乎是手把手的售前和售后服务。也就是说,缺乏商用3D打印的行业标准、缺乏从业的技术和服务人员、缺乏培训和教育,商用3D打印在短期之内并不能快速普及到各行各业,这是其“不能”之二。
还有就是目前网络上遍布的各种“神奇的3D打印”了,诸如3D打印人体组织器官、火星上3D打印房屋、3D打印石墨烯、3D打印玻璃和陶瓷、3D打印药品等等,听起来非常玄幻,要判断这些信息的“能与不能”也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事出有因,但凡一项已经在进行中或取得成果的3D打印相关研究,通常能够在其研究所在高校、机构或实验室网站上找到相关信息,而有成果的更能够在国际知名学术杂志上看到报道;尽管这些研究也存在无疾而终的可能,我们还是可以认为它已经比较靠谱了,也就是“能”的。比如NASA研究的为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制作3D打印食品,还有曾经登上《科学》杂志封面的CLIP 3D打印技术。
而一些来源不明确的消息,诸如3D打印石墨烯、3D打印人体组织器官,则为捕风捉影;即使有人从事相关的研究,也仍然是石墨烯新材料、器官培养领域的研究,与3D打印关系并不大,可以判断是流言。这是3D打印技术的“不能”之三,它并不是神奇的技术。
总的来说,3D打印并非神乎其神的玄幻科技,尤其是商用类的3D打印技术已经有了典型的应用的例子。尽管短期之内仍不能普及,我们还是认为它将给很多行业带来改变,包括国家标准、高校教育、从业技能培训的有益于市场成长的活动都已经行在路上。
而看完这篇文章,相信读者朋友们今后看到关于3D打印技术的新闻,心中也会有基本的“能与不能”的判断。
本文属于原创文章,如若转载,请注明来源:踏实地望星空 商用3D打印的能与不能//3dp.zol.com.cn/629/6299015.html
推荐经销商